Sony 在 Cyber-shot 數位相機 成功行銷後,於2005年買下了 KonicaMinolta 相機事業部門正式進軍 DSLR 專業市場,並於次年6月推出首款單眼機種 α100 來試探水溫。經這幾年的努力,Sony α系列相機已逐漸在市場上站穩腳步。而掛上Sony標誌出售的旅遊鏡DT 18-200mm(SAL-18200),該敗入嗎?

規格

  • 鏡頭結構》 13群15枚
  • 最近對焦距離》 45cm
  • 最小光圈》 F22
  • 最大放大倍率》 0.27
  • 光圈葉片數》 7片(圓形)
  • 等效焦段》 27-300mm
  • 濾鏡尺寸》 φ62mm
  • 鏡頭重量》 405g
  • 鏡頭尺寸》 φ73×85.5mm

 

DT 18-200mm在筆者手中的時間雖然較為短暫,但對它鏡身上完全沒有控制撥鈕的設計倒是印象深刻。這也讓我們在拍攝鏡身時,小小困擾了本刊產品攝影師,到底該以何處做為正面的視覺。這樣的設計,正因 Sony 將許多傳統配置在鏡頭上的控制鈕,轉而由機身設定,並透過電子接點來控制。所以要介紹 DT 18-200mm(SAL-18200) 若不順便介紹搭配的α系統,實有所偏頗。

鏡身上對焦環在前,並標示對焦距離,由於採用內對焦設計,轉動變焦環時,延長的鏡身上清楚標示的白線,讓使用者一眼就能知道對焦的距離。對於旅遊時,方便使用者利用盲拍方式,抓取最自然、動人的人文風情。

積極與機身整合的設計,讓握持本鏡拍攝時,不論橫拍直拍,都不會因控制鈕而影響拍攝手感。此外,還可積極減少鏡頭成本,畢竟每顆鏡頭都需加裝控制模組,意味需要更多的組件與成本。尤其是Sony 的防震裝置是利用浮動 CCD 來達成校正,而不是鏡頭本身額外加裝防震模組,讓每顆鏡頭裝上α機身,都具備防震能力,設計概念確實較貼近數位時代的轉變與需求。

建議售價NT$ 15,280▲建議售價NT$ 15,280

附屬遮光罩ALC-SH0008(選購)

▲附屬遮光罩ALC-SH0008(選購)

鏡頭組構成▲鏡頭組構成

 

本單元中,Sony DT 18-200mm算是最小的一支,鏡頭口徑僅62mm,重量也只有405g,若與α300搭配,含電池與記憶卡總重在1kg左右,鏡身尺寸則約73×85.5mm,小巧鏡身與機身,相當符合輕鬆旅拍的需求。

外在極簡的 Sony DT 18-200mm 是由13群15枚鏡片所組成,其中包含三枚非球面及兩枚超低色散的ED鏡片,以筆者實際使用感受,變形抑制效果還不錯。本鏡承襲Minolta著重散景的設計,利用七片光圈葉片,就能形成近似圓形的光圈,圓形光圈具有柔和散景的效果,配合望遠端抓拍特寫,圓潤的散景表現,為本鏡加分不少,相當適合旅遊時抓拍人物。不過圓形光圈對性喜夜拍星芒的玩家則較不合適,因光圈以圓形設計,減低光線繞射效應,讓光圈就算縮到最小,也難拍出銳利的星芒效果。

DT 18-200mm裝置在Sony最新的α900全幅機種時,由光學觀景窗看出去時,四周會有明顯的成像圈,不過機身會自動判別本鏡是專為APS Size設計的鏡頭,所以拍攝後畫面會貼心的自動截取成APS Size範圍影像,從而避免出現暗角。

事實上若真要在全幅機種上使用APS專用DT鏡,最大問題是在察看觀景窗時,雖然內部會有範圍的標線,但並不十分清楚,容易引起構圖的失準,所以筆者建議DT鏡,還是不要與全幅機種做混用會比較好。

鏡頭操作示意圖▲鏡頭操作示意圖

 

(後面還有實拍測試照片哦~)